找到相关内容1748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加轻视、非议、埋怨等,应知圣哲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揣测,应视为上师度众生的方便示现。卡热公琼大师说:“开示大乘上师,外部形相虽不美,内部境界难捉摸,不可妄想师是非”。如上师对自己生气,就看做父母对子女...三宝  修行须按照次第循序渐进、法地进行。班禅·洛桑却吉坚赞说:“皈依及发心,为教及大乘,入门主干故,勤修莫空谈。”  佛教共同的入门就是皈依,大乘共同的入门是发心,金刚乘的不共入门是灌顶。所以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慈恩宗——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一

    这不只发明一切现  象的实相为止,并还要转变颠倒、染污的现象都成了、清净,  显然须从现实的革新下手。这些在当时是具备积极、进步的意义。  而其精神到后来也得着随分发扬,未尽消失。慈恩宗尊崇所闻, ...的解释。到了唐初,  一般学者就有更进一步的组织要求。象净影寺的慧远曾经作了一  种尝试,却还是受着宗派的拘束,脱不掉地论师说的影响。又  著名的学者灵润,也迷惑了《起信论》和《地》《摄论》的关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968722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

    。正如欧阳竟无先生指出的“一信以往,次解次行,大有事在。”“随顺现证,趣向现证,临入现证,学之序也。多闻熏习,熏此现证,寻思,思此现证,修断转依,依此现证三慧渐顿,学之事也。”不过,对于圣典的意义...。经文无过,良为将自根基所解,不会余人所悟”。“即言得其,要须用功日久,舍俗尘劳,静坐思惟,已送报身。莫以诵得文谓言得,全不相关。此是他解,非是我功。此是他行,非是己行也。”神秀在《大乘无生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1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2)

    瑜伽师地论》和《唯识论》,创大乘有宗。自谓离诸妄执,有则说有,无则说无,量,而非戏论。这些有、空、非有非空(中)有(大乘有宗)诸说的变迁,都是由于外道思想不断渗入佛教,使释迦所传原来的佛教,面目...,并不犯五逆,说到念佛,不知有多少声。”说完,即乘台往生西方。这是鼓励人作任何罪恶事,有净土提供最安全的逋逃薮,这除了助恶还有什么别的意义!又说隋洪法师一生修净土业,临死时,见兜率天(弥勒菩萨的净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568851.html
  •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

    集中念《观世音六字真言心咒经》,按一定的仪轨诵空行母经文。佛教认为成佛时必须观修本尊,诵此经文观照本尊佛空行母,努力做到一切所现皆为佛身、一切声音皆为佛语、一切心念皆为佛意,改变凡庸的障碍,将造做...甘南州夏河县境内,藏语称“拉让”。其东邻甘肃岷县,南接四川若尔盖,西通青海黄南,北至临夏,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,此处曾几经政权更易吐谷浑、吐蕃、唐、角厮罗、蒙古等。到明清时,中央政府推行“因俗以...

    王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5168855.html
  •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

    正语正命正业、十不善道由贪嗔痴生、律仪和不律仪、三恶行和三曲、秽、浊、发身语业的二种等起,三妙行和三清净、三寂默、三恶行和非所引的三业,三妙行和所引的三业,业感异熟界的三性、三世、爱非爱别和不...主要地位的有部学人,对于此论曾竞相钻研,各宣胜义,广事解说,而《大毗婆沙论》即为这些对《发智论》不同义解的广大结集。其所以名为《大毗婆沙》,即是包含有广说、胜说、异说三义。《俱舍论记》(卷一)说:"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74969163.html
  • 星云对临济禅的诠释

      彼岸是能够给人平安,彼岸是精勤向上:妥住身心,彼岸是的智慧生活:否则,瞠恨、懒惰、散乱、愚痴,那就是此岸了。   你可以拥有此岸,但也要拥有彼岸啊!你可以把此岸建设成净土。   无论是此岸...的、净化的、善美的,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。”基于这样的理念,他数十年一日,奔走人海,摩顶放踵,百挫而无反顾。如果说太虚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,并尝试系统化的理论论证,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169457.html
  • 宝藏论

    。触物动作。如火煌煌。故圣人立正教。置真谟。使无知之侣。上下相依。修无为。息有余。渐至乎。同本真轨。不可以修证。不可以希冀。惟寂灭性耳。夫真也者。无洲无渚。无伴无侣。无涯无际。无处无所。...。不可以勤勤。夫进道之由。中有万途。困鱼止沥。病鸟栖芦。其二者不识于大海。不识于丛林。人趋乎小道其义亦然。此可谓久功中止。不达。舍大求小。半路依止。以小安而自安。不及大安而安矣。其大也愰荡无涯。含...

    僧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069578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非形碍色相曰空。依一心体义用立名矣。观者。无分别理妙智也。妄情了法摄境从心得名也。绝相离念不空之空。玄寂独存端第一。此门行离相之行。运之智。除断空实色之情。离能证所证之见。契实际之真空。具真常之...世界阿弥陀佛及十方佛。随意即见   二事遍于理门 影现建化门头。身游实际地。义曰。以千差事法各各全遍一真之。观云。以有分之事于无分之全同非分同。何以故。此事无别体还故。此全遍门。超情离见非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论

    至窥基而实成。自后有彭城慧沼、朴阳智周传承两代,及弟子义忠、道邑、道献各有著述,至智周弟子而式微,从此一蹶不振。宋、元、明各朝间或有些研习者也寥若晨星。只是到了晚清及本世纪二三十年代,法相唯识学才在...认识到的真理,而是对于价值本源或根基(“道”、“”或“真如”)永远的复归,所以体现在价值旨趣上,便是依具于“真心”的本来具足功德,不待外求,可以在存在中不断地取给于己,返本、寻根,即可万德自足了。这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0069633.html